图片名称

行业前瞻


科技抗疫|疫情之下5G技术的“用5之地”!


随着新冠肺炎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大部分企业已加快复工复产的进程。在抗击新冠肺炎及复工复产的过程中,5G技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7年前的非典,催生了电子商务,时隔多年,新冠肺炎席卷全国,5G技术应用下的直播、医疗、无人机器人、远程办公教育等行业在这场疫情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5G+直播
疫情爆发后,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堪称奇迹,医院的建设全过程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关注。
 
借助5G网络大带宽、高速率的特性,“云监工”直播系统省去了以往传统铺设光缆、网络搭建和硬件配置等一系列繁琐工作。
 
整个系统在短时间内搭建完成,直播3天,访问量超过2亿。“云监工”不仅仅具备常规的转播和直播功能,还实现了多平台推流、360°全景VR直播等新玩法。
 
5G+远程医疗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全国扩散,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5G+远程会诊系统快速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落地。
 
2月2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承忠利用连接5G网络的超声机器人,为其联体下属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患者开出了全国首张远程超声诊断书。
 
 
同时,5G无人医疗可以解决简单的隔离医护工作,如端水送饭、药物配给、体温测量等。
 
随着疫情阻击战的推进,这类的5G远程医疗技术有望更广泛运用于远程医疗的各种场景之中,为医务人员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提供服务。
 
5G+红外热成像测温
相比传统的人工测温枪检测,5G红外热成像测温采用非接触式设计,采取进出人员只需在镜头和传感器前走过,设备就能快速获取当前人员体温数据进行筛查,从而免去人工逐一测试的步骤,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人员滞留所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
 
通过热成像技术和环境数据算法,仪器的测温精度可达到±0.1℃。借助5G网络,仪器所检测的体温数据会及时传输到防疫控制中心,当人员被检测到体温异常时,设备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而整个检测过程只需0.5秒,比人工测温快了10 倍。
 
 
目前,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正被全国各省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医院、学校、政府、企业、商业体、门店、宿舍等高密度人群场景。
 
5G+智能机器人
5G云端智能医疗机器人包含了服务机器人、消毒清洁机器人,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帮助医护人员减少交叉感染。
 
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会在人流最密集的医院大厅导诊、宣传防疫知识;专门装载了消毒水箱的5G云端智能机器人,可按规定路线完成消毒清洁任务,清洁过程无人化操作。
 
 
目前医疗服务机器人可用于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此外,还可以对诊疗信息进行收集、上报、统计和分析,可帮助医护人员更快做出医疗决策。
 
另一方面,用机器人代替医护过程中递送化验单、药物等简单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还可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医护人员在递送路上的感染可能。
 
5G+远程办公/教育
 
5G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术正助力实现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两不误。在全国“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各地学校也已经或者正在上线5G远程教育系统,轻松实现异地直播授课、互动答疑,不仅保障了师生的安全健康,也确保学习进度顺利完成。
 
各地企业也通过高清直播,在线销售产品,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召开视频电话会议,实现异地协同办公。数据显示,仅在2月3日开工第一天,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选择了远程办公。
 
5G有望加快赋能产业创新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在疫情之前,5G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信运营服务商,各行业应用落地不多。而疫情来临,经济、社会等活动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中小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形势迫使众多企业家、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疫情后会加快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基于“5G+场景应用”的模式,5G可以和工业、医疗、交通、教育、金融等行业形成创新合力,催生众多经济业态。
 
2020年是中国5G发展的关键期。疫情之后,5G网络建设、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5G生态体系的构建将开启崭新的篇章,整个社会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 返回列表